当先位置: 主页 > 鸿篇巨作 >

毛氏文化篇——第二章

时间:2019-09-07 16:21     来源:未知    作者:毛国杰、赵光岭

第二章  毛氏姓氏迁播
 
春秋时期,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开始有人徙居长江南部地区。
唐末五代以后,毛氏除少数人居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外,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今浙江衢江、黄岩、杭州、余姚、江山、温州、诸暨、遂安、松阳、宁波、萧山、吴兴、遂昌,江苏常州、昆山、常熟、宜兴、吴江、太仓,上海,安徽合肥、定远,江西南昌、新昌、丰城、吉水、鄱阳,湖南长沙、平江、湘潭,福建长泰、建安,湖北公安、麻城、浠水,广西富川,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夹江、仁寿等地。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第一节  主要迁播地
 
原阳毛氏
 
原阳毛氏在先秦时迁徙不常,自秦汉开始迁播四方,有的迁河内(河南孟县),有的迁庐江(安徽庐江),有的迁平江,毛遂后裔落户河北漳水之滨。唐代毛大参也迁居江西钱州。五十二世毛宝“将帅之家”定居浙江。六十六世毛休出守吉州家安江西。约八十九世毛太华避难云南后移韶山。毛泽东是毛太华的第20代,鼻祖毛伯郑的108代。成为现今以“西河”为堂号,以“荥阳”为郡望的毛姓主系。
原阳县旧有“毛半县、薛一角”之说,又有“吾邑言族大人众者必归诸毛氏”的记载。现在全县362姓,以姓氏名村的村庄有100多个,而以毛字名村的村庄占14个,如老毛庄,毛老庄,毛庙,毛屋、毛滩、毛楼等。全县70多万人,毛姓达2万之众,原阳毛氏自毛伯郑封国到今天已3000余年,繁衍120余代。后原阳毛氏又播迁到周围的武陟、修武、获嘉、封丘、新乡、延津、开封等诸多县市。
 
河内毛氏
 
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222),选河内人毛嘉之女毛氏入太子东宫,时太子曹薇为平原王。毛氏女入东宫后,与平原王最为恩爱,出入同辇。太和元年(227),曹薇即位,是为明帝,立毛氏女为皇后,封其父毛嘉为博平乡侯,迁光禄大夫,弟毛曾为驸马都尉。青龙三年(235)毛嘉去逝,追赠光禄大夫,改封安国侯,食邑一千户,谥曰“节侯”。追封毛皇后的母亲夏氏为“野王君”。后来,魏、蜀、吴三国暂时休战,魏明帝安而思淫,建盖宫殿,大兴土木于洛阳,起造芳林园,遍征天下美女。众官纷纷上表谏说,明帝不听,当时司徒董寻上表死谏。明帝降旨曰:“此人素有忠义,今且废为庶人,再有妄言者必斩。”毛皇后也从中规劝,使明帝反感。后因明帝背着毛皇后在芳林园玩乐,被毛皇后知晓,明帝遂斩陪侍玩乐宫人十余人,赐毛皇后自尽。赐死后,随感后悔,加谥“悼”,葬愍陵。并迁其弟毛曾为散骑常待,后徙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河南原阳)典农。
晋毛宝在自序中说:“自毛遂以后,子孙迁播四方,或庐江,或河内,或平江。”毛嘉是河内(河南沁阳一带)人,其妻封野王(河南沁阳)君。宋代邓名世说:河内在唐以前也是毛氏世族,而河内就包括现在的河南沁阳一带,河内毛氏世族指毛嘉父子。由此可见,河内毛氏也是源出原阳的毛伯郑后裔。
 
浙江衢州毛氏
 
西晋末年,由于司马皇族集团的残忍腐朽统治导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因在永嘉年间,史称“永嘉南渡”。当时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毛宝作为小士族也一块南逃过江,定居后被尊为“江南毛氏一世祖”,其子孙几乎遍布整个江南。
毛宝娶田氏,生四子:穆之,安之,俊之,继之。
毛璩,字叔连,为毛穆之之子。后被追封为归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归葬食邑新安(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五湖村毛家田铺),其子孙遂家于此,为毛氏居衢州之始。
衢州,即今浙江省衢州市,辖龙游、衢县、常山、开化、柯城、江山四县一区一市。
自毛璩归葬衢州后,其子孙在此世代繁衍兴旺发达,不仅遍布衢州的四县一区一市,还外迁至浙、闽、赣、皖、苏、粤、桂、湘、鄂、沪、云、贵、港、澳、台等众多省市和地区及世界各地。据1990年统计,衢州毛姓七万多人,而江山市就有六万之众,可见江山市是衢州毛氏的集居地。
江山毛氏又分清漾毛族、邑前毛族、棠峰毛族和通贤毛族等支派。
清漾毛族:毛璩五世孙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自信安徙居须江的清漾,为清漾毛族的始祖,从毛宝算起毛元琼是南渡后的第八代。《清漾毛氏族谱》,自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毛渐初纂,至今已十二次修纂。清漾毛族十三祠,除各小祠自立字辈的情况外,其他皆用统一字辈。自毛宝的三十五世孙起,辈数字为:恂萱庸桓奎,祥曾起忻瑞。椿辉培式渥,和耿均钦濬,本熙基鉴永,标烈垂锦浙,树光报衢江。
邑前毛族:南宋端平二年(1235),清漾毛族三十一世毛庭兰,字墀秀,翰林院宣教。致仕后上游江山,爱其风土诚朴,命儿子元达、元杰入赘蒋氏,为迁江山之始。元达生子德祥,后来居江山县邑前安和坊,并买了毛町罔等处山场,人丁逐代繁盛,在县河塘顶建祠,分布在江山及邻县133个地方。
邑前毛族不以世次序长幼,仅以字辈分次第,宋代名儒徐存为其所订的字辈为:泰正良成,钦寿永昌,积庆繁(藩)渊(远),和顺吉祥,承美继武,卓立名扬。1923年续修谱时再增字辈如下:传诗□颖,性道文章。伯仲伊吕,匡佐汉唐。庄敬谦益,德厚源长。昭谟彝训,佑启烈光。纲纪经纬,辅翼赞襄。簪缨组绶,杞梓栋梁。荣华富贵,万代流芳。
棠峰毛族:唐武德五年(623),毛宝第四子毛继之的后裔毛任,出任须江县主簿,任满后遂籍须江,家于棠峰,后代称之为棠峰毛族。据其族谱记载:棠峰毛族分十三派,即棠峰祖派、英峰祖派、卓峰派、玉山派、双峰派、松阳派、遂安派、奉化派、江山派、开化派、西安派、常山派、棠头派。卓峰派的字辈是:万藩端宁仁,恭敬诚正起,显廷思学贵,望中兴祖德,永远振家声。
通贤毛族:始迁祖为禄二公,也是衢州毛璩后裔,与清漾毛族、邑前毛族属同根共源。
自毛璩归葬衢州后,其后代皆尊毛宝为江南一世祖,毛穆之为江南二世祖,毛璩为江南三世祖,并内迁外徙,遍布整个江南及世界各地。
 
江西吉水毛氏
 
江西吉水毛氏源于毛宝。衢州清漾毛族自毛宝传至第十四世毛让,迁江西吉水。形成吉水毛族,毛让为其一世祖。
毛让,字伯逊,其祖父毛子产生六子:佛檀、方俭、方备、方参、方俨、胜光。毛让是毛方俭之继承子,官居南唐大理评事,后至工部尚书。
毛让娶薛氏生二子:休、任。长子毛休与父同仕南唐,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归宋后出守江西吉州太守。建隆三年(962)接父母就养官署,毛任也一同前往,后籍入龙城,即今江西省吉水县赣江东边一村镇。
毛休生七子:仕元、仕隽、仕廉、仕宏、仕宣、仕澄、仕广。毛任生二子:仕华、仕简。兄弟共九子,在江西吉水称“龙城九派”。即司封派、司理派、刺史派、省宣派、国学派、寺丞派、司法派、巡判派、贡元派。六、七世后,数派无传,较兴旺的有仕元的司封派、仕澄的寺丞派、仕简的贡元派。贡元派后迁江西永丰瑞金等地;司封派迁八都镇圳城和越村;巡判派第十三世毛应山,于宋淳佑辛丑(1241)自龙城迁八都镇铎塘(三里毛);寺丞派从龙城迁仙茶乡(今八都镇),传至约二十三代毛太华、毛全山,元至正中一起先迁云南永胜,后徙湖南韶山。
 
湖南韶山毛氏
 
元至正年间,湖南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郡,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皮陂等处,编为民籍。
毛太华在韶山被奉为毛氏始祖。他的长子毛清一,生子毛有恭、毛有信。毛有恭生子毛震、毛铎、毛瓒。毛震又生子毛从昌、毛从武、毛从文。韶山毛氏曾多次修谱,除尊太华公为始祖外,分毛震、毛常、毛鉴、毛深、毛全山五公为五大房祖,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始建毛氏宗祠,三十一年建立毛震公祠。毛清一在韶山繁衍十六代后,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四月二十七日,降生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毛恩谱,字寅宾,号翼臣,排行四,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十七日卒,葬于韶山滴水洞虎歇坪。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排行一。清同治九年(1870)九月二十一日生,民国八年(1919)十二月初三(公历1920年1月23日)卒,葬在韶山南岸楠竹圫。父母生五子:长、次早殇,三泽东,四泽民,五泽覃。女,早殇。
《韶山毛氏族谱》中记载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字咏芝,又称润之,排行三,堂兄弟都称呼他“三哥”。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合公历12月26日)。原配罗氏(未圆房),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二十六日生,宣统二年(1910)正月初二卒,葬在韶山南岸土地楠竹圫。继配杨氏(杨开慧),生四子:毛(远仁)岸英、次(远义)岸清、三(远智)岸龙、四远怀。远怀即毛华初,出抚给弟弟毛泽民承祧(为毛泽民妻王淑兰养子,烈士遗孤)。继娶贺氏(贺子珍),一说生二女,长女在红军长征路上托付云南苗族人家抚育;次女李敏。一说在井冈山、瑞金时期尚有子女,待考。继娶江氏(江青),生一女,李纳。
韶山毛氏五大房,明清以来发展迅速。据《韶山志》记载,1989年有3421人。其中,震房最兴旺。
韶山毛氏自始祖毛太华之后第七世开始编篡《韶山毛氏族谱》,定有二十字辈份,即: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思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毛顺生系“贻”字辈,毛泽东是“泽”字辈。至今,韶山毛氏已到“永”字辈了。《韶山毛氏族谱》凡修四次。初篡《韶山毛氏族谱》问世于清乾隆二年(1737),已经失传。现今仍存的尚有《韶山毛氏族谱》二修谱、三修谱、四修谱。
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由云南永胜迁居湖南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其子清一、清四数年后迁往韶山冲。而湖南韶山,也就成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成为了韶山毛氏的发祥地。
 
                              江西钱州毛氏
 
毛俦,字寿山,号慎斋,卒谥太参。隋开皇己未年(599) 生,河南荥阳阳武人。唐太宗贞观戊子(6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任湖南岳州守,唐贞观六年转升江南道大使,加参知政事。唐显庆丁巳年(657) ,加赐金紫光碌大夫。因乐豫章之胜,遂将家眷从河南荥阳迁至江西新建县钱洲,为之始祖。
娶邢氏生有六子: 竦、简、雅、硅、富、宣。
长子毛竦,唐太宗乙巳年举进士, 官居副使, 迁徙湖南岳阳、临湘等地,后世迁楚。曾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程”字派传人毛致用先生, 系毛竦第41世孙。
次子毛简,登唐高宗仪凤戊寅年(678)进士,任王官教授, 升中顺大夫,迁杨州刺史,居钱州上坊。系江西新建县钱洲上坊毛氏始祖。后裔聚居在江西新建、安义、鄱阳等地。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醴源毛氏系毛简后裔。安义毛氏“棉”字派传人毛棉华先生,系毛简第45世孙。
三子毛雅,号礼齐,以明经登唐嗣圣甲申年(684)进士, 授翰林学士,改任嘉兴太守,系新建县钱洲中坊始祖。毛雅生二子,长子毛梧、次子毛彬;毛彬生一子毛徇;毛徇生二子,长子毛垤、次子毛塱。毛垤生毛镛、毛铎二子;毛铎生子毛淮;毛淮生子毛霖;毛霖生子毛持青。毛持青传四世毛畴丰、毛畴阜二子,畴丰下传23世毛元震。元震为宋进士,徙居丰城县龙雾洲,元震公为之始祖。毛徇次子毛塱,生子怀善,商游四川成都府,遂举家迁居。越三世而生国瑞、国才二子。国瑞生大初、永初二子。国瑞从四川成都府回迁江西抚州府战坪。国瑞公二子永初公,讳肇,行太九,号表峰,生于唐太和戊申年九月,唐大中十一年由州县贡举于朝,官授五品大理评事。唐咸通四年,因乱世弃官,由抚州战坪徙居南昌府丰城县上塘乡毛坊村。永初公为之始祖。
雅公后裔主要聚居在江西新建、丰城、乐安、新余,湖北枝江、宜都、长阳、五峰、巴东、松滋、远安、襄阳、枣阳等地。湖北枝江毛氏“启”字派传人毛启国,系毛雅第46世孙。
四子毛硅,字国器,号淡泉,唐代咸亨年间(670—673)自新建县钱洲迁江西丰城县新昌厚埠。毛珪生子三,长子毛相、次子毛林、三子毛柏,传七世至毛持瑜。毛持瑜,字瑾友,号普斋,任唐武昌府江夏县知县,后迁普里。二子毛念五,字发详,号令筠,任长沙右护卫使,因官籍迁湖南平江县城东毛家巷,为之始祖。
毛持瑜传十世至82世毛榜,字清远,于1131年由江西丰城出任岳州安抚使,遂定居巴陵南门,其子毛胜宗,字光耀,任长沙都统制,移居湖南华容胜峰乡三汊港,定居毛家巷,系华容毛氏始迁祖,后裔聚居在江西宜丰、高安,湖南岳阳、临湘、平江、华容、汨罗,湖北恩施、公安、监利、通山等地。湖南华容毛氏“贻”字派传人毛贻凌先生, 系毛珪第45世孙。
五子毛富,六子毛宣,归河南荥阳。
 
广西贺州毛氏
                              
毛衷原籍是浙江衢州江山县江郎村人。唐开元十三年考中进士,任刑部郎中,直言敢谏。唐开元年间(713—742年),被贬到广西贺州任刺史,在贺州任内有惠政。由于为官多年,厌倦官场的污浊,淡泊名利及对故乡的怀念,曾赋诗一首寄怀“数年宦迹浪江湖,到此功名心己无,独坐巍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
在贺州任内游历富川,见富川秀峰山水秀丽、奇特,甚爱之,对其子曰:“吾他日归田,必卜居于此。后世必有贤者出,大振吾家也”。遂留居富川,籍入贺州,至今近1300年。历代人才辈出,子孙繁盛,登甲第者代不乏人,可谓如公之愿。卒于官,归葬于富川秀峰北之大鹏岭,其墓今尚存。其后代尊毛衷为贺州毛氏一世祖。
毛衷,生三子,分三派:长子毛班居冯乘,后徙湖南江华、江永,广西富川麦岭;次子毛敬居阳朔,后徙广西桂林、灵川、永福;三子毛传居秀峰,后徙广西富川、钟山、贺县,湖南桃川。族大人众,散布广西、湖南两省八县133个村庄,33000多口人,繁衍40余代。
贺州毛氏人丁兴旺,书香敦厚,名人辈出,自唐至清广西富川县中进士二十七人,毛姓占二十二人。唐代:毛承吟,进士,刑部郎中秘书监;毛延铎,进士,朝议大夫,太常博士,知梅州军事。宋代:毛焕,进士,朝奉大夫兼监察御史;毛元,进士,国子监祭酒;毛基,进士,创江东书院。明代:毛积福,进士,安徽定远县令;毛章彦,进士,四川布政使参政。清代:毛亮,武进士,御前侍卫等。他们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该族湖南锦堂支系,班辈顺序是:承志一羽际,绍国朝方辉。树鸣鸿仪展,彩举步云宵。1977年在广西修联谱时,统一重订班辈诗为:江郎抚新秀,桂湘培忠良。东海波涛涌,西河润泽长。荥阳安社稷,贺州运其昌。承宗贻玺后,旭日乐昭彰。以“西河堂”为堂号,使后代永记自己源于荥阳和西河。
           
 
第二节  各地毛氏始祖
 
江南毛始祖毛宝
 
在枝繁叶茂的中华姓氏大家庭中,毛姓是一个引以为荣的姓氏,历史上的毛氏名人众多。而在几千年的毛姓姓氏传承过程中,有一个原阳人值得大书一笔,他就是被尊为“江南毛氏始祖”的毛宝。
《晋书·毛宝传》载:“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人也。”也就是说毛宝是今河南原阳人。那么,一个原阳人是怎样到了江南的呢?这首先得从“永嘉南渡”说起。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 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安定和平的局面仅维持了三十余年,至永嘉年间发生重大转折。永嘉(307—313)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促使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趁虚而入,周边胡族的大肆入侵形成了“五胡乱华”分裂格局,北方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迫使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为逃避战乱,门阀士族带领家眷、民户流徙到江左一带,中原民户迁至长江流域者超过百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
在这次大规模的南迁中,身为小士族阶层的荥阳阳武人毛宝,也夹杂在迁徙人潮中一块南逃过江,定居江南。
能被尊为“江南毛氏始祖”,有两个前提条件毛宝必须具备:一、本人要有威望;二、其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先看毛宝一生的功勋。
公元317年,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定居江南的毛宝,被当时的镇东大将军、江州刺史王敦选置为临湘令。王敦死后,他又被时任平南将军、明帝司马绍临终指定为顾命大臣的温峤引为帐下参军。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成帝司马衍的年号),苏峻、祖约的叛军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试图挟天子以令各镇。庾亮、温峤欲组成盟军讨贼,却不料盟主之选的征西将军陶侃,忌恨明帝临终顾命未召他参与,多番推诿,温峤虽多次遣使劝说,但陶侃始终不愿同赴国难。温峤见屡劝无果,便打算先行发兵。外出归来的毛宝听说后,急忙劝说温峤,切不可因小失大,一定要与陶侃联手,共举大事。温峤恍然大悟,又改派毛宝前往,最终说服陶侃,使得温、陶联手,共讨苏峻。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毛宝有着过人的眼光,也颇得温峤的信任。
随后盟军会合,温峤就让毛宝率一千人为本部先锋,陈兵于茄子浦。由于温峤军善水战,苏峻军善步战,故温峤下令道:“三军有上岸者斩。”适逢苏峻补给祖约的粮队经过此地,众将士顾虑温峤的军令,不敢上岸。毛宝果断下令:“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遂率众登岸突袭,斩首万计,尽获粮草,祖约军由此缺粮。坐镇中军的温峤得讯后,不仅没有怪罪毛宝的擅作主张,反而表奏其为庐江太守,以此来嘉奖毛宝的战功。
随着战事的进程,双方慢慢地进入了相持阶段。时祖约遣祖焕、桓抚等将偷袭湓口,陶侃欲亲自领兵迎战,毛宝主动请缨,前往救援。就在这个时候,行军途中的祖焕、桓抚却向驻扎在马头山的桓宣发动猛攻。在救援马头山的战斗中,史书中对毛宝的描写颇为精彩、壮烈。战斗中,叛军一箭贯穿毛宝的大腿,将其牢牢钉在马鞍上。毛宝忍着痛,让人踩着马鞍把箭拔出,鲜血顿时流满战靴。其后毛宝收拾残部,连夜退回水军驻扎地,他先是哭祭阵亡将士,进行一番休整,然后再度去救援桓宣。这一回毛宝的还击出人意料,祖焕、桓抚只能引军退却,桓宣因而得救。随后毛宝又与祖约军大战,并一举攻克合肥城,声名立时传遍江左。
由于与叛军相持日久,平叛义军粮草供应不上,陶侃产生了厌战情绪,想带领自己的部队南还荆州,若陶侃一去,联军便自行解散,毛宝又主动请示温峤前往陶侃营中,晓之利害,并为陶侃献计,火烧苏峻粮草,因而留住了陶侃,为联军平叛奠定了基础。
一次,毛宝守城,叛军大将韩晃攻城,毛宝坚守不出,在城上搭弓射箭,接连射杀叛军将士数十人。韩晃感到有毛宝守城,难以拔城,只好退兵。
叛乱平息后,毛宝被封为州陵开国侯。
及至温峤病逝,明帝指定的另一位顾命大臣庾亮出任镇西将军,他非常欣赏毛宝的才华,便表奏其为辅国将军。此后毛宝助庾亮征讨郭默、石遇等贼,屡有战功,又进为征虏将军。庾亮早有恢复中原之志,趁后赵皇帝石勒新死之际,实施北伐,主动上疏解除豫州刺史之职授予征虏将军毛宝,并让他监扬州地段长江以西的诸处军事,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与后赵对峙。邾城在长江以北,当初陶侃坐镇武昌时,并没有在邾城安置军队。339年,毛宝和樊峻移驻邾城后,果然招来后赵皇帝石虎的不满。同年八月,石虎派五万大军攻邾城。毛宝见敌军来势汹汹,且数倍于己,立刻向庾亮求援。没想到庾亮以为邾城坚固,未能及时出兵。毛宝死守一阵,终不能改变邾城被陷的命运。城破之时,晋军死难者达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率余部突围而走,却无法逃脱赵军的追杀,最后所有人赴江而死。毛宝的死讯传到武昌,庾亮追悔莫及,放声痛哭,自此忧闷成疾,不久死去。就这样,一代名将毛宝死于上司的无能,不能不令人惋惜。
关于毛宝溺水江中,还有另外一个神话传说,也同样记载在《晋书·毛宝传》中。当初,毛宝领兵镇守武昌时,部下有人在集市上买了一只白龟,长四五寸,毛宝便将它养了起来。待长大后,又将它放回江中。邾城之战兵败后,毛宝身披铠甲,手持战刀,纵身跳入滚滚长江之中,本想以身殉国,却感觉好像跳到一块石头之上,低头一看,才知是先前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驮着他到了东岸。据传,浙江江山毛氏各祠,过去均挂有一幅名为“白龟渡江”的祖宗画,说邾城之役毛宝并没有死,落在白龟身上,被白龟送过了江。《庐州府志》还记载,江山毛氏族人每逢春节,许多人家的门上还贴上这样一副对联“龟渡重恩精忠动物,鱼寒应钓至孝格天”,以不忘白龟的救祖之恩。当然,这幅画和对联作为他们同宗共祖的标志,只是人们出于英雄不死的美好愿望而编出的一个美丽传说。不过,自此之后,“毛宝放龟”却作为施恩获报的成语故事长期流传下来。
再看毛宝子孙们的功名。
《晋书·毛宝传》载:“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意思是说,自毛宝至毛璩三代,毛宝、毛穆之、毛安之、毛璩祖孙四人,均为开国将军,战功显赫,受到朝廷封爵,被称为“将帅之家”。与东晋名将,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子孙三代皆贵为公爵的周访,同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毛宝有两个儿子,长子毛穆之,果断坚毅,有其父风范,袭父爵州陵侯,后又被穆帝徙封为建安侯,官至右将军,益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谥号“烈”。
次子毛安之,勇武干练而有才能,累迁抚军将军、魏郡太守,深受简文帝司马昱宠信,食宿宫中,被拜为游击将军,负责京城的保卫工作。孝武帝司马曜即位后,因护驾有功,迁右卫将军,官至将作大将,卒于官,赐爵平都子,追赠光禄勋。
毛穆之有六个儿子。长子珍,袭父爵,官至天门太守;三子球,官至梓潼太守;四子璠,官至宁州刺史;五子瑾,官至征虏将军,梁秦二州刺史;六子瑗,官至辅国将军,宁州刺史。而以次子璩最知名,曾任益州刺史、征虏将军。因桓玄篡位,杀桓玄有功,被晋安帝司马德文进封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督都益、梁、秦、凉、宁五州军事,行宜都、宁蜀太守。405年,桓振攻陷江陵,毛璩率军东出伐振,因蜀人不乐东征,军中反叛,毛璩及其弟毛瑾、毛瑗和子侄二十余口被杀。毛璩死后,皇帝念及毛璩伐桓玄之功,皆赠先所授官,追封毛璩为归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毛安之有四个儿子。长子潭,袭父爵,官至江夏相;次子泰,官至冠军将军,堂邑、太山二郡太守;三子邃,官至游击将军;四子遁,官至太傅主簿、宜都太守。
毛宝的后人中还有官居南唐大理评事、工部尚书的江西吉水一世祖毛让,元至正年间的韶山毛姓始祖毛太华,唐开元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广西贺州刺史,后裔今已遍布广西和邻近的湖南、广东边地的广西贺州毛氏始迁祖毛衷;唐参知政事、金紫光碌大夫、被尊为江西钱州一世祖的毛大参(毛俦),还有毛修之、毛喜、毛德祖、毛惠素等多人被载入史册。其中,毛修之,更是一个传奇人物,在中国的二十四部正史中,就有《晋书》《南史》《北史》《宋书》《魏书》五部正史为他一人立传,可谓中国一绝。
至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宝死后,其子孙在江南生息繁衍,播迁整个江南,成为江南毛姓望族。于是,毛姓后人皆尊毛宝为江南毛姓始祖。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毛氏的专家、学者从江南毛氏族谱中查阅得知,韶山毛氏源出于江西吉水,江西吉水的毛氏源出于浙江衢州,而浙江衢州的毛氏,族谱又明确载有其始祖为“荥阳阳武人毛宝”。无论是《韶山毛氏族谱》《清漾毛氏族谱》,还是毛宝为之作序的东晋《毛氏世谱》,都公认毛姓的得姓鼻祖为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叔郑。又因姬叔郑封国为毛,爵位为伯,故后人又称其为毛伯郑。且毛国的封地在原阳,因此,原阳是毛姓姓氏的发源地。一路上溯,新中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根地就在现在的河南原阳。原阳名人、战国时的毛遂是毛伯郑的第二十二世孙,江南毛氏始祖毛宝是毛伯郑的第五十二世孙,毛泽东是毛伯郑的第一〇八世孙。
如今,关于毛泽东“湖南韶山是出生地,江西吉水是祖籍地,浙江江山是祖居地。河南原阳是祖根地”的说法,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和国内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
我们为自己是一个原阳人而深感骄傲和自豪!
 
江西吉水毛氏始祖毛让
 
毛让,字伯逊,江南毛氏24世,毛伯郑75世孙。其祖父毛子产,父亲毛方俭,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一,被称为十一郎。官居南唐大理评事,后至工部尚书。娶妻薛氏,生子二:毛休、毛任。长子毛休与父同仕南唐,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归宋后出守江西吉州太守。建隆三年(962)接父母就养官署,毛任也一同前往,后籍入龙城,即今江西省吉水县赣江东边一村镇。就这样,一家人落户江西,成了江西人,江南毛氏自此在吉水繁衍生息,这支毛氏尊毛让为一世祖。韶山毛氏的始迁祖毛太华,即是毛让的后代。 
 
湖南韶山、云南永胜毛氏始祖毛太华
 
毛太华,祖籍江西吉州龙城(今吉水县八都镇),元末明初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丽江市永胜县),在澜沧卫生活了多年并留下后裔,立下军功偕二子内迁。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毛氏的共同始祖,丽江是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中转站。
元末明初,江南各地陷入战乱,民不聊生。许多人为此举家西迁,形成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毛太华决定与同乡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外出避乱谋生。
毛太华等人先后路过湘西、贵州等地,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语言不通,无法留住,继续走到四川南部。
处于川滇交界的永胜,当时被高氏土司统治,高氏祖籍也是江西,而且一直和老家联系不断,毛太华于是决定进入云南,投靠高土司。在高府,毛太华等人精明强干,才华出众,深得高家器重和当地少数民族拥戴。
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平定云南,北胜土司知府高策率众内附,朝廷实行“改土设流”,北胜府降为北胜州,明军留下部分军士驻守北胜州。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凤山山麓。毛太华娶当地纳西族王氏为妻,安家落户,并被提升为管辖120名军士的百户长,居住地命名为“毛家湾”。在民间,凡是这一时期进入丽江永胜的外籍人都称作是“洪武调卫”来的,他们是当地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早期传播者。
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王朝为统摄金沙江上游的土司地界,调云南中卫(当时云南每卫官军编制6500人)于滇西北边关要地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亦农,屯民实边”政策。次年,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王佐率督本卫官兵和所辖北胜、永宁、蒗蕖三州土司军民在州治南构澜沧卫城(即今永胜县城)。毛太华率本百户军士参加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筑城工程,并立下军功,受到嘉奖,赐封为“武德将军”。
此时,毛太华从避乱讨生计到从军作战、筑城建军功,在永胜已经生活了三十余年,已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
洪武三十三年,年事已高的毛太华因军功得以内调,他带着妻子王氏及长子、四子内迁湖南,留下次子、三子在云南继承军户。留在云南继承军户的毛太华后裔发展到数千人,清朝就建有宗祠。
毛太华内迁湖南后住在湘乡,后来他的两个儿子移居湘潭,成为韶山毛氏始祖。
毛太华内迁湖南,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元末战乱,湘潭人口在明初时减少很多。明朝政府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之不足,于是从邻省(主要是江西)迁入大量人口。毛太华虽从云南澜沧卫来,但原籍江西,也在填充之列,即“以军功拨入楚省”。其二,澜沧卫军屯将士中以湖南长沙府人口居多。至今的永胜人口音颇似湖南腔,词汇也和湖南话基本相同。毛太华的军屯战友中,湘乡、湘潭人极力介绍、鼓动他一同前往,对故土渐渐模糊的毛太华便随同他们迁到了湖南湘乡县北门外居住。十余年后,毛太华去世,其子毛清一和毛清四便迁到湘潭的七都七甲定居,这便是后来扬名天下的韶山冲了。毛氏家族在山清水秀的韶山繁衍下来,传到第二十代孙,便出了伟人毛泽东。
毛太华,被韶山毛姓奉为始祖,在《毛氏族谱》中,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二修一卷载:“始祖太华,元至正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拔入楚省,惟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解组侨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没,葬五里牌道士山,后清一、清四二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七都七甲韶山家焉,开种韶山、铁陂、乌塘、东塘等处,共田四百余亩,编为一甲民籍。”
 
清漾毛氏始祖毛元琼
 
毛元琼,字公远,号清漾,江南毛氏8世,毛伯郑59世孙,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于柯山迁居江山石门镇,后其子孙以毛元琼之号命名村庄,清漾毛氏自此为始。此后清漾毛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江南毛氏的主系,并迁居江浙、湖广、云贵、闽台诸地。北宋时,时任工部尚书的毛让从清漾迁至江西吉水。《清漾毛氏族谱》,自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毛渐初纂,至今已十二次修纂。清漾毛族十三祠,除各小祠自立字辈的情况外,其他皆用统一字辈。自毛宝的三十五世孙起,辈数字为:恂萱庸桓奎,祥曾起忻瑞。椿辉培式渥,和耿均钦濬,本熙基鉴永,标烈垂锦浙,树光报衢江。
江西钱州毛氏始祖毛俦
 
毛俦,字寿山,号慎斋,卒谥太参。隋开皇己未年(599) 生,河南荥阳阳武人。唐太宗贞观戊子(6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任湖南岳州守,唐贞观六年转升江南道大使,加参知政事。唐显庆丁巳年(657) ,加赐金紫光碌大夫。因乐豫章之胜,遂将家眷从河南荥阳迁至江西新建县钱洲,为之始祖。娶邢氏生有六子: 竦、简、雅、硅、富、宣。
 
广西贺州毛氏始祖毛衷
                              
毛衷,原籍浙江衢州江山县江郎村人。唐开元十三年考中进士,任刑部郎中,直言敢谏。唐开元年间(713—742年),被贬到广西贺州任刺史,在贺州任内有惠政。由于为官多年,厌倦官场的污浊,淡泊名利及对故乡的怀念,曾赋诗一首寄怀“数年宦迹浪江湖,到此功名心己无。独坐巍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
在贺州任内游历富川,见富川秀峰山水秀丽、奇特,甚爱之,对其子曰:“吾他日归田,必卜居于此。后世必有贤者出,大振吾家也”。遂留居富川,籍入贺州。毛衷为富川毛姓之始祖,至今近1300年。历代人才辈出,子孙繁盛,登甲第者代不乏人,可谓如公之愿。卒于官,归葬于富川秀峰北之大鹏岭,其墓今尚存。其后代尊毛衷为贺州毛氏一世祖。
 
第三节  原阳毛氏世系表
 
原阳有据可依的毛氏世系简表说明
 
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可知,原阳毛氏可能在西晋毛宝时就已有族谱(或者更早),且记载了得姓鼻祖毛伯郑的封国时间、地点、荥阳毛氏郡望的形成等,直到毛宝的世系情况,详见《清漾毛氏族谱》。
从五十二世毛宝到六十六世毛文通也应该有族谱,因为有归乡公毛璩、南郡公毛法仁、陈朝丞相毛喜这么多名人,当时那么重视世族门阀,只是现在看不到而已。
明嘉靖二十六年《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记述了元朝至明代原阳毛氏为巨族的事实,记载了当时的村庄和墓地,抄录了时存族谱的九代世系。
清代《阳武县志》记载了:毛政至毛毰十二代世系。
清光绪年间毛昶熙率周边数县在原阳修谱(遗失),经查现存碣、档案、史料,走访当事人,搞清了自嘉庆至今近二百年的世系情况。
为了使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综合以上情况将河南原阳毛氏世系情况列表于后,因原谱有的不全或遗失,这只是根据调查研究,在保证人名、籍贯、时间不错的情况下,有些更是从理论上排列接续的世系,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地方,如有确凿证据再行修改。特此说明。
 
原阳有据可依的毛氏世系简表
 
世系
 
姓名
 
 
年代
 
子女
 
籍贯
 
出处
 
备注
一世 姬郑 西周 九子 司州荥阳郡 《清漾毛氏族谱》 姬郑,爵位为伯,封于毛国,故后人又称其为毛伯郑。娶姜氏、张氏、夏氏,生九子:琳、溱、谦、城、卫、智、通、达、崇。
二世   西周 五子   《清漾毛氏族谱》 生五子:玑、容、满、宾、赐。
三世 西周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沈氏,生二子:龙、策
四世 西周 七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夏氏,生七子:超、休、并、豪、雅、殊、保。
五世 西周 八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邵氏,生八子:系、求、暧、晞、亦、千、榄、倩。
六世 西周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朱氏,生三子:平、薰、焉。
七世 西周 四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姜氏,生四子:广、真、能、起。
八世 西周 四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三子:元、礼、泰
九世 西周 五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五子:进、果、填、光、辉
十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三子:安、敬、某。
十一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陈氏,生二子:盛、胤。
十二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吕氏,生二子:冲、恭。
十三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一子:况。
 
十四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三子:往、虔、郎。
 
十五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三子:重、千、宣。
 
十六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二子:真、煖。
 
十七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刘氏,生一子:亮。
十八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虞氏,生二子:初、谨。
十九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徐氏,生二子:琼、瑰。
 
二十世   四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四子:皇、相、白、革。
 
二十一世 战国 二子   大梁阳武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二子:遂、才。
二十二世 前285—前228 一子   大梁阳武 《清漾毛氏族谱》《东周列国志》 娶赵氏,生一子:昌。
 
二十三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赵氏,生二子:房、羁。
二十四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三子:果、崇、£。
二十五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一子:尚。
二十六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一子:述。
二十七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陈氏,生一子:奉。
二十八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张氏,生一子:昭。
二十九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陈氏,生二子:俭、长。
三十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张氏,生二子:表、光。
三十一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褚氏,生二子:实、宸。
三十二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羊氏,生二子:远、邃。
三十三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李氏,生一子:延。
三十四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延氏,生一子:固。
三十五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一子:建。
三十六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王氏,生一子:咸。
三十七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一子:思。
三十八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一子:申。
三十九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郑氏,生三子:苌、卿、善。
四十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娶袁氏,生三子:庆、杭、静。
四十一世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汉司徒娶郑氏,生三子:馥、鉴、念。
四十二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荆州刺史,娶郑氏,生二子:榄、贤。
四十三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汉阳太守,娶张氏,生二子:华、行。
四十四世 东汉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北海太守,娶陈氏,生三子:彪、玠(字孝先,魏吏部尚书仆射)、炳。
四十五世 东汉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散骑常侍,娶郑氏,生三子:崇、重、固。
四十六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举孝廉累官御史大夫,娶张氏,生一子:宗。
四十七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魏文帝时小府监行相国事,娶赵氏,生二子:象、希。
四十八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阜城椽,娶羊氏,生二子:元、泉。
四十九世   二子   《清漾毛氏族谱》 晋鄜县令,娶王氏,生二子:干、潜。
五十世   一子   《清漾毛氏族谱》 侍中,娶刘氏,生一子:斑。
五十一世 西晋 三子   《清漾毛氏族谱》 上计史娶刘氏生三子:坚、固、宝。
五十二世
 
西晋 四子:  荥阳阳武 《晋书》
《清漾毛氏族谱》
州陵侯娶田氏生四子:穆之、安之、俊之、继之。
 
五十三世 毛穆之
 
  八子 荥阳阳武 《晋书》 嗣爵,官益川刺史,生八子:珍、球、璩、璠、瑾、瑷、玢、瓒。
五十四世 毛瑾
         
  一子   荥阳阳武 《晋书》 征虏将军,西史校尉,生一子:修之。
 
五十五世 毛修之
 
南北朝 多子   荥阳阳武 《宋书》《魏书》《南史》《北史》《晋书》 爵南郡公,生多子:元矫、法仁等。
五十六世 毛法仁
 
?—465年   荥阳阳武 《魏书》  
五十七世 毛惠素
 
?—486年   荥阳阳武 《南史》 著名画家。
六十二世 毛栖忠
 
    荥阳阳武 《南史》 梁尚书比部侍郎,中权司马。
六十三世 毛喜
 
516—587   荥阳阳武 《陈书》 陈朝丞相。子:处冲。
六十四世 毛处冲
 
    荥阳阳武 《陈书》 中书侍郎。
六十八世 毛文通 ?—696   荥阳阳武 《荥阳毛君墓志铭》  
八十二世 毛文整 二子 阳武 《阳武毛氏新迁莹域碣记》 长子别籍,次子守信。
八十三世 毛守信   四子 阳武 同上 生四子,麟者为之长。
八十四世 毛麟   四子 阳武 同上 翥为次子。
八十五世 毛翥   四子 阳武 同上 杰为三子。
 
八十六世 毛杰   二子 阳武 同上 隆为长子。
八十七世 毛隆   四子 阳武 同上 长为致恭。
八十八世 毛致恭     阳武 同上 实生自省。
八十九世 毛自省   阳武 同上  
九十四世 毛履光   阳武 《阳武县志》  
九十六世 毛毰   阳武 《阳武县志》  
一百零一世 毛天良
     
  阳武
夏庄村人
地契 锡字辈。1878年,武陟人毛昶熙在阳武县立毛氏谱系为:锡恩笃祜,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远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
一百零二世 毛保童
     
  阳武
夏庄村人
地契和老人口传 恩字辈。
一百零三世 毛光荣
     
    阳武
夏庄村人
地契和老人口传 笃字辈。
一百零四世 毛文新
     
    阳武
夏庄村人
  祜字辈
一百零五世 毛翔
     
    阳武
夏庄村人
地契和老人口传 裕字辈。
一百零六世 毛庆廉
     
民国   阳武
夏庄村人
地契和老人口传  
一百零七世 毛广远
     
当代   原阳夏庄村人 地契和老人口传  
一百零八世 毛安居
     
1920—1994 三子:
 
原阳夏庄村人   渊字辈。娶张爱菊,生三子:毛国强、毛国立、毛国杰。
一百零九世 毛国杰
     
1956— 一子:
 
 
原阳夏庄村人   燕字辈。娶彭玉凤,生一子:毛鹏翮。
 
一百一十世 毛鹏翮
     
1983— 二子:
 
原阳夏庄村人   翼字辈。娶何滔,生二子:毛湘豫、毛琛琛。
一百一十一世 毛湘豫
     
2007—   原阳夏庄村人   克字辈。
一百一十三世 毛孝全
     
当代   原阳毛杏兰村人    
一百一十四世 毛新领
     
 
当代   原阳毛杏兰村人   绪字辈。
一百一十五世 毛晓宇
     
当代   原阳毛杏兰村人   远字辈。
一百一十六世 毛传博
     
当代   原阳毛杏兰村人    

上一篇:毛氏文化篇——第一章
下一篇:毛氏文化篇——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