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位置: 主页 > 鸿篇巨作 >

【文化原阳】博浪淘沙话原阳

时间:2016-08-13 08:4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地处中原腹地的原阳县,坐落在九曲黄河之滨,自古便是黄河之津渡,华夏东西南北之要冲,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原阳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原阳这个名字却很年轻,因为“原阳”二字,是解放之后方才产生确立的。
【同期声】它是原来原武县阳武县,两个县合并而来的一个名字。在民国以前 没有原阳这个县名 这个县名是宗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把原武阳武两个县各取首字,定为原阳县。
 追溯历史,曾经的原武、阳武两座县城,原武县设立在秦朝,阳武县设立在汉朝,而今两县合并、回顾往昔,若要概括曾经积淀的历史与文明,那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原阳此地有“三多”。
【同期声】总体描述 一个是重大事件多 再一个是名人多 再一个是成语典故多。
          其中重大事件,指的就是会盟次数和发生的战争,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诸侯国在原阳会盟的次数就达十五次之多,如著名的“践土之盟”,就曾在原阳举行。
【同期声】贱土之盟 是晋发起的,因为晋打败了楚国,把这个楚国打败以后晋国来到了这个地方,发起了贱土之盟,当时参加了15个国家 包括周襄王也亲自到现场。
       公元前632年,晋军为争夺中原霸权,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了“兵者诡道也”的先河,这便是有名的城濮之战,在春秋历史上,意义非凡。而战争进行的过程中,“退避三舍”的典故也发生于原阳。
【同期声】因为楚王打他的时候,说原来有约定,就一退再退三退,退避三舍一舍应该是30里地。实际上就是退了90里地,并且退了之后,楚国不知道是忍让他认为这是晋国兵不行了打败了,所以他们就一直进攻,后来楚国就采取了分兵合围,切断了他的后路,把楚国一下打了个打败;退避三舍就发生在原阳这个地方。 
此战之后,楚军退向西南,晋国趁势称霸,“践土之盟”就是这种局势下在原阳举行的,会盟之后,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就此确立。
【同期声】电视剧片段
除了践土之盟,衡雍之盟,扈地之盟等大大小小的会盟也曾在此地举行,那么,是何原因,让每次会盟的发起者都将地点选择在了原阳这个地方呢?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小城,为何会吸引那么多国家一次又一次的到来呢?
【同期声】对于原阳来说 为什么会在这里会盟 联合国大会为什么会选一个地方 一个是它的风景好 或者这个地方有个特殊的情况 他才会在这个地方 实际上这个会盟 它就是一个现场会 就是联合国大会几个国家 召集来到这个地方 讨论什么议题 所以说这个地方可见,或者是他的风景 他这个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 并且是属于中原这十几个国家 会盟国家中心位置
除了上述的十几次会盟,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如春秋时晋楚邲之战,战国时的六雄修鱼之战和秦攻魏的多次征战,也都发生在原阳。甚至后来的博浪沙张良击秦、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这些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古地名也都与原阳有关。
【欢迎回来,继续这里是河南,前边我们说到,张良击秦和官渡之战,都是发生在原阳,但这就有问题,张良在博浪沙击秦没什么疑问,很多历史遗迹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官渡之战,我们知道公认的说法那是在中牟,怎么又有了原阳一说呢?】
当地学者告诉记者,若要探究当年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在哪,首先要弄明白的,便是当年的黄河在哪,从东汉末年至今,时间已过去1800年,1800年的时光流转,历史虽在变迁,而黄河也不曾闲,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黄河改道十分频繁,向来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就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水,是流淌在原阳县的南部,殊不知当年官渡大战时,黄河却是奔腾在原阳县的北边、一派汹涌壮观。
【同期声】不用争辩的是 一 曹操驻扎在曹公瑞 袁绍原来驻扎在阳武县的县城 曹操把袁绍打败了 袁绍12万兵向后逃过黄河 走的时候八百人 当时阳武县城在哪 就现在原阳与开封交界的黄河以北这个地方 当时的黄河在哪呢 在原阳西边打正北 跟新乡交界这一块 原阳县当时的黄河以南 就是现在的原阳县 你说袁绍打当时的原武县 向北败退 度过了黄河 带了八百人逃到了河北 你说这几万人都死到哪了 主战场在哪 这就不用去分析不用去佐证了 最起码袁绍这几万人全部死在了 当时的阳武县 就是现在的原阳县 所以说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就在原阳县 
既然如此,那为何鼎鼎有名的官渡之战,会有战场在中牟这一说呢?中牟县那个以“官渡”为名的镇子至今犹在,难道从前的说法是空穴来风?
【同期声】因为曹操是一个胜利者 他的驻扎地方是在中牟 袁绍与曹操对垒的 这官渡水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黄河 就是中牟与原阳交界 因为曹操属于战胜者 所以就以他驻扎的地方  袁绍败了 他一直正北跑了 整个跑的过程 到黄河的地方 曹操不再追了 这算官渡之战结束了 
而原阳厚重文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名人多,从古到今,原阳这个地方,单是产生的丞相就有十几位,历史名人更是如群星闪耀、不可胜数。
【同期声】若张陈二周 起崛于汉室 韦娄李杨 峥嵘于唐宋 毛参军之祖孙 这样的话 就把原阳的名人就很简便的概括了 张陈二周 就是张苍 陈平 周勃周亚夫 起崛于汉室 韦娄李杨 峥嵘于唐宋 韦嗣谦 韦嗣立 韦承庆 娄师德 杨再思 原来我们定论的是十二丞相 现在通过了历史的研究 尤其是原阳县文史家谁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现在定论的是十四位丞相 
原阳自古就有“宰相之乡”的美誉,这让周边县市称奇之余、望尘莫及,但是细细研究这十四位丞相,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是个明显的界点,宋之前,各朝宰相尽出不穷,宋之后,相提并论者竟无一人。如此奇特的人文现象,难道其中也暗藏着玄机么?关于这个疑问,原阳的一座古塔首先给了我们提示。
【同期声】一个玲珑塔这是一个佐证 凡属于塔 都是奇数 现在看到的那个塔是十二层 是偶数 双数 为什么 因为那个塔被埋下了一层 为什么被埋下了 就是因为黄河在这一块泛滥了 
古塔的掩埋与黄河的泛滥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黄河泛滥也是造成这一人文现象的主要原因,据说宋朝以前,黄河水在原阳基本未有大的决口,而宋朝以后,较大范围的决溢却出现有四次之多,而且每次都铺天盖地、泛滥成灾。
【同期声】所以在宋代以前 原阳这个地方 非常安逸环境非常好 黄河不泛滥又有水 ;打宋以后 由于黄河的决溢 水火无情 人没有命了 实际上什么学习啊 人才 一切都(免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虽然破坏了原阳固有的人文环境,却也给这方水土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当饱受洪涝与盐碱侵扰的原阳人惊喜地发现,这贫瘠的土地,还适合种植水稻时,原阳人笑了,“天下第一米”于是在这里应运而生,自从1968年第一次引黄灌溉成功,依靠着黄河水 於平改良的土地,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河水浇灌,还有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具有一流品质的原阳大米从此而造就。
【同期声】现在目前这种情况 决口的可能性非常小 为什么说百年一遇 下一步 应该又回到了宋以前那种环境内 。
上一篇:原阳_官渡之战主战场
下一篇:什么叫天地之中?什么叫老家河南?